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,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,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!
今天,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:古地圖台北散步-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!!!




-暢銷書排行榜
本週排行榜第一名:
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!


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,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,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!
點下面的圖片進去,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!








古地圖台北散步-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

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古地圖台北散步-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》




    台灣開發歷史不長,從有台北這個名字的出現到現在,也不過一百二十餘年,很難想像,在這裡曾有一座中國式的古老城池存在過,有城牆、衙門、轅門、書院等等典型中國政治思想下產生的建築形式及空間,不過存在的時間,只有短短二十年左右。
    是什麼樣的因素,讓人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蓋起一座城池又旋即拆毀?首府定在台北的經過是如何?當時的台北古城又是什麼樣的面貌?為什麼有人不居住在較熱鬧的艋舺及大稻埕反而定居城內?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清代遺跡,真的只有殘留在二二八公園內的幾座石牌坊而已嗎?
    清代的台灣史,對一般人而言,是較為曖昧不明的,大多都只有片斷的概念或口耳相傳的鄉野諺語,像是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、劉銘傳是台灣現代化的肇始者等等。
    但當我們把台北城的發展放入一個時空軸中重新審視,就會發現這些說法並不全面,如清末時的台南府城雖然寸土寸金,但就商業發展而言,艋舺和大稻埕早已超越台南,甚至有面對全世界的貿易網絡;劉銘傳最早推動台灣很多現代化的建設,但到後來因種種因素無法持續。
    而且我們還會發現,現在流行的官辦民營、合作開發,早在當時就已開始,小南門的出現,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土地開發案件。透過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,讓我們不但認識清朝時期的台北城,更可一窺清朝台灣的面?。
    本書以一張極稀有的一八九五年間繪製的台北古城地圖,配合年表、清朝概況圖表、古今地圖對照、二百幅照片及圖像、深入淺出的專題討論,不僅是一本可讀性高的好書,更是一本具查索參考價值的工具書。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      河出圖社
      一群熱愛古地圖的台灣史研究者,長年以第一手的影像及史料一步一腳印地踏查台灣,發現台灣,對台灣史有獨到的見解與心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精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72




















  • 作者:河出圖社








  • 出版社:果實




  • 出版日:2004/10/5








  • ISBN:9789867796226




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



古地圖台北散步-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楓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